用深邃的眼光审视历史 用勇毅的执着书写人生 —学习《梁家河》有感

发布日期:2018-06-30
【字体:打印

用深邃的眼光审视历史 用勇毅的执着书写人生

——学习《梁家河》有感



回顾党史,党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到党的十九大的8900万党员,我们走过了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期间,有过彷徨,有过迷茫,有过挫折,有过失败,也有过教训。但是,我们的党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跌倒了再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前行。

一个政党是这样,一个人也是如此。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人的一生,从来都没有平坦的路可走。但凡成功者,或者出众者,其实他们背后的默默付出,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鲜花、掌声,不过是他们付出很大努力后的结果罢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一直在想,一个人前行并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我们的党又是怎样沿着一路厚重走向久远?我感到,答案应该就在《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里面吧。

5月31日,我拿到了《梁家河》这本书。与其说是学习任务,不如说是强烈的学习愿望,驱使我从这本书里去汲取营养,去探寻我们党的“成功密码”,去思考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去获取前行的勇气与力量。我觉得,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有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要通过学习,去真真正正学到点什么,哪怕是一丁点的感受,只要这个感受是自己的,是真实的,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是对自己有所启发的,就足矣。

体会之一:学习不应是冰冷的说教。学习是有温度的,是可触可感的。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史的理解,触及了灵魂,引发了思考,激励了斗志,坚定了信心。

《梁家河》这本书用纪实的写法,用朴实的语言,述说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日日夜夜,读后掩卷沉思,令人久久回味。我感到,这本书使我能够通过另外一种视角,去认识我们的党,去理解党的历史,去探寻党的成长历程。审视党史,可以知道我们党的过去;重温党史,可以坚定我们脚下的路;读懂党史,可以知道我们将要走向何方。《梁家河》这本书就是一本党史的通俗读本,开启了全新的理解和把握党史的视角,使我能够生动地、身临其境地去认知和感悟。

一是读懂了温度。书里面共分了4个章节34个故事,如同一个个闪着光芒的珍珠,在无声的诉说着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随娃、铁锁、能人、黑子……书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珠,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近平回来了”“近平和我们心贴着心”“这些事,还保留着当时的温度”“听近平的,总没错”……这些话,让人读起来是那么的亲切,就像在和我们拉家常,一下子拉近的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和感情。

二是感受了情怀。书中,描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的历史年代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怀揣着信仰,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复杂,始终孜孜不倦地探寻真理、奋力打拼。让老百姓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领导人,不仅看到他们在台上作大报告的样子,也知道一点儿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内心世界,应该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体会之二:学习不应总是“高大上”的,也可以是“接地气”的。学习既要有阳春白雪,更要有下里巴人。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感情,体会到了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多些“泥土味”,多些“掏心窝子话”,才能把党的工作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 对于我们而言,不仅要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也要缅怀马克思的历史功绩和伟大人格,从而学会感恩,懂得坚强,珍惜生活,读懂人生。

一是增进了感情。对党的感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也不是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加的。对党的感情,需要我们真正从心底里去悉心领悟,需要我们在党内生活中去用心感受,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自觉践行。书中讲到:“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梁家河》第139页)通过认真阅读,我感到,我们的党,其实就是由我们普普通通的一个个小家构成的,就是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天天的日子里。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只有把党的事业与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把党的意志与人民的心愿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的党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够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走向美好的明天。

二是坚定了信仰。信仰,我们经常讲,看似很抽象,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神。这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样,须臾不可或缺。书中讲到:“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梁家河》第120页)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梦想,要顶住外界的强大压力,不屈服于命运的捉弄,敢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勇敢地去迎接风风雨雨,义无反顾地朝着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行。

体会之三:学习不应是“蜻蜓点水”、一学了之。学习,要入脑入心,真正学到管用的,切实把握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精神要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增强了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前些天,网络上、朋友圈,铺天盖地传播着一个心酸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其实,每一个人,活着,都是不易的。看到这个故事,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在每一个深夜,在每一个难眠的日子。

许多时候,当万家团圆时,自己只身一人在“码字”;当万籁俱寂时,自己的窗前依旧在孤独地亮着灯。有时,委屈就像路边的杂草,不经意间便疯长,让人心绪不宁;就像寒夜中嗖嗖的冷风,吹乱了思绪,惊扰了灵魂。有时,挫折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任由无情的风吹向远方;就像昙花一现的花朵,似乎再也开不出娇艳的色彩。细细想来,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吧。

一是锤炼了意志。读了《梁家河》,我感到,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虽然面临着很多生活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又何止是凌晨3点不回家呢?他在梁家河的7年知情岁月,基本上是回不了家的。而且,他的父亲习仲勋同志当时还在受着迫害,他与亲人是天各一方,难以相见。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向困难低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次入党不行,就两次、三次……群众不认可,就踏踏实实干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融化群众的不信任,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正是有这样的意志,我们共产党人才能够不断书写出辉煌。

二是懂得了坚持。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也不仅仅只是一个表态。更多的,是要发自内心,是要衷心拥护,是要长久坚持。滴水穿石,聚沙成塔。党的事业靠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靠的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靠的是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风雨兼程。

要朝着远方。通过学习,我感到,远方是火焰,温暖前行的道路;远方是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朝着远方,心中就有了主心骨;朝着远方,生命就有了意义;朝着远方,从此就不惧风雨;朝着远方,我们便不再彷徨。

要立足脚下。作为中建人,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蓝色力量,推动绿色发展;作为丝路人,就是要怀揣信仰,牢记使命,用我们的自信,用我们的执着,用我们的奋斗,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开疆扩土,去搏击市场,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杨文社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丝路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  |  中建丝路纪委监督举报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