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国建筑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
在千年古都西安的东部,有一条名为“幸福”的道路。她流淌着岁月的脉动与印记,书写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的居民,都怀揣着一个关于“幸福”的梦。中建丝路西安幸福林带项目的诞生诠释了建筑本身就是一段历史,同时印证了中国建筑以“幸福梦”为奋斗目标,拓展幸福空间,为古都西安交上一份出色的“幸福成绩单”,奏响了中国建筑服务新丝路的华美乐章。
背景
“幸福林带”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1953年,由苏联城市规划专家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防护隔离带,是西安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在西安市的三次总体规划修编中林带一直予以保留,至今坚守近70年,是西安市老城区内规划保留时间最久、宽度最大的绿化走廊,也是西安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未实施。幸福路地区位于西安市东郊门户,其改造建设一直是历届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近几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幸福路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已明显滞后周边区域,为有效改善西安市东郊地区投资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实施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的必要性愈发突显。
曾经承载着一个城市荣光与梦想的幸福林带,又一次凤凰涅槃,迎来新生。
责任行动
中建丝路西安幸福林带项目作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交流、和平共处、友好发展”的长廊,从它孕育而生的那天起,就已经备受关注。幸福林带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体利用工程之一,全国最大的城市景观林带项目,陕西省和西安市“重点工程”,中建集团全产业链一体化投建管运代表项目,被称为“丝路上的城市绿洲”。
项目总投资超240亿元,跨西安市新城区、雁塔区,东起幸福路西至万寿路,南起新兴南路北至华清路,南北长约5.85公里,平均宽度210米,总占地面积约1843亩,位于西安市规划的“三带三轴三中心”的国际文化交流轴上,是未来城市东部新中心的核心区域,其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景观绿化、地下空间、市政道路、综合管廊和地铁配套五大业态。
理念超前的规划,是幸福林带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法宝”。幸福林带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基本理念,进一步遵循城市在更新过程中空间发展的历史规律,将核心区定位为主城区东部集总部经济、商贸、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区,在林带及其两侧的核心区构建“一带贯连、两核簇拥、数心联动、片区聚合”的功能结构,是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智慧多元、生态空间绿色永续、历史文脉传承鲜明等多种特征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开发样板工程。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打造现代城市建设样板
幸福林带项目按照一体化的理念,把地面还于人,打造一个非常适合人的慢行、生态化的复合型立体空间。项目本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在200米宽的用地范围内,涵盖了城市管廊、轨道交通、立体交通、综合商业、智慧停车、公建配套和公园绿化等城市功能,是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有力践行;是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的有力转变;是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实践。
培育绿色宜居生态环境,建造城市绿肺还林于民
幸福林带项目绿化景观达70余万平米,是拓展生态的林荫线。项目与林带两边地块的公共空间融合生长,形成体验丰富的界面。划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的立体绿色生态网络,结合老工业厂房改造释放的线性社区生态公园、口袋公园,将成为城市海绵体,同时作为生态踏脚石,连接东侧浐河生态廊道,从林带绿轴到生态服务网,维持生态多样性。项目通过台阶式垂直绿化保持生态廊道连续性,以高度绿化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于多层次空间创造生物栖息地,构建立体生态联系,调节微气候。构建智慧建筑雨水收集、口袋公园雨水收集、雨水排放监测、城市海绵体水位监测,打造智慧的生态服务监测基础设施。
构建线上线下复合平台,塑造城市升级功能区
通过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林带管控运维平台,在满足幸福林带项目自身智慧运维的基础上,推动林带项目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幸福林带地下设有综合公共配套(商业、餐饮),专业运动训练场馆(冰球管、篮球馆、游泳馆等),电影院、健身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图书馆、文化馆、超市等公共建筑以及“P+R”停车场(规划停车位7600个),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商贸副中心,开启市民生活新天地。
责任成效
结语
建筑是一种语言,与历史相关,它不仅仅是材料堆积的构造物,也是诠释城市活力和印记历史的载体,在如今的西安,作为中国建筑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最重要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建丝路(中建西北区域总部)以央企的使命与担当拓展幸福空间,用绿色建造和品质服务,打造了一座还林于民,还绿于城,附有生态自然、呼应民生、城市记忆、多重体验的建筑,未来的幸福林带,将成为西安核心城区东部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极。这将是中建人建设幸福林带的初衷,也将是中国建筑在十三朝古都积极拓展幸福空间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