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中亚峰会新成果 | 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建成投用

发布日期:2025-06-11
【字体:打印

  6月10日,中建丝路、中建六局承建的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项目(阿拉木图哈中物流场站)投用仪式在陕西西安、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以视频连线形式同步举行。陕西省省长赵刚、哈萨克斯坦萨姆鲁克·卡森纳国家基金主席扎库波夫、阿拉木图市市长萨蒂巴尔迪出席并致辞。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董事长萨乌兰巴耶夫出席。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致辞,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叶牛平出席。

  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将成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国际物流运输“新支点”,也是承载中哈经贸合作愿景的“丝路新驿站”,有利于以更高效的集散能力、更便捷的物流网络,为中哈货物流通架起快速通道,助力中哈两国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WechatIMG545.jpg


优质履约,打造“中哈物流”新支点

  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II站南侧既有货场内,总占地面积达9.8公顷,涵盖综合仓库、集装箱堆场、铁路作业线、集装箱堆场和配套用房等设施。其中,物流场站及堆场面积约9.2万平方米,年设计物流产能约11.5万标箱,配备1.2公里铁路装卸线,拥有“1100+”标准箱堆存能力,可满足大规模商贸和物流需求,将成为中哈国际物流运输的新支点。

  项目团队以“拆旧建新”为破题之笔,在拆除原有8条铁路装卸线、4500平方米生产生活房屋、6台门吊及配套管线的基础上,高标准新建钢结构仓库2.34万平方米、商品车停车区8700平方米、集装箱堆放区9000平方米,并同步完善集卡装卸区8700平方米、场内道路1.7公里,翻建铁路装卸线1.2公里,新建2300平方米配套用房,构建起适应现代物流需求的“一站式”物流场站。


精益建造,书写“中国速度”新注脚

  作为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近年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哈关系跃升为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迎来新的“黄金30年”。

  随着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深度对接,2025年3月,作为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重要合作成果之一,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项目破土动工。中建丝路、中建六局海外项目团队充分发挥协同联动优势,迅速开启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攻坚模式。

  在设计方面,项目团队通过分专业、分批次的方式,高效完成设计和技术标准的转换工作,最大限度满足施工要求。在施工方面,项目团队积极践行精益建造理念,打造精品工程、标杆工程。项目钢结构网架安装作为超危大工程,单次顶升的最大重量达228吨,最大跨度达80.4米,安全与精度容不得分毫偏差。

  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整体同步顶升法,利用BIM模型确定关键节点的坐标和高程,将安装精度控制在3毫米内,用中国方案赋能海外工程建造,最终历时88天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以实际行动为“中国速度”写下生动注脚。


共建共享,奏响“一带一路”新乐章

  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建成投用后,以西安港中亚班列为主要依托,兼顾地方集装箱运量,可推动中国进出口哈萨克斯坦货物在阿拉木图市实现快速集散分拨,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助力西安市与阿拉木图市实现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的通道升级,实现中哈“一带一路”两大枢纽城市的“双向奔赴”。该码头将以每年800列“长安号”班列、70万吨货物年吞吐量,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国际物流枢纽,以“物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享发展机遇,奏响共建“一带一路”新乐章。

  牵山连海,驼铃新声。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出发,中建丝路积极践行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峰会成果转化,打造中亚公园、丝路会客厅、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TKU国家级公路改造项目等精品项目,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实践中,书写文明互鉴之美,联通经贸交流之路,持续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与贸易畅通注入强劲动能。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丝路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  |  中建丝路纪委监督举报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