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 绿建未来| 生态引擎激活幸福林带

发布日期:2021-08-25
【字体:打印

825日是第9个全国低碳日主题为低碳生活,绿建未来中建丝路(中建西北区域总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绿植筑景产业聚人理念注重深度挖掘幸福林带的生态价值、生活价值和生产价值转换聚力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转化区域生态价值推动美丽中国的新路径。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大家认识到,绿色建筑也能构造出一种生态系统,建筑内外的因素有序循环与转换,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与能源消耗。

小编带您科普一下什么是低碳?什么是绿色建筑?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的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等,核心内容为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中建丝路西安幸福林带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体之一,全国最大的城市景观林带项目,中建集团全产业链一体化投建管运代表项目,被称为丝路上的城市绿洲。其设计与建造始终坚持以为主的生态优先原则,践行以人为本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力争成为低碳实践的创新者与引领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绘就生态宜居美好画卷。

绿色发展 节能先行

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发展绿色建筑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实际,因地制宜,确保绿色建筑质量。幸福林带遵循被动设计优先 兼顾主动设计的原则,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幸福林带地处西安城东区域,常年风向东北偏东,与林带地裂缝走向基本一致。为优化建筑布局,项目将地裂缝范围规划为下沉广场,不仅从结构安全上满足设计需求,还可以借助室外风走向来加强自然通风,减少室内活动区域的漩涡区、无风区和排碳量。同时将自然通风与新风系统紧密联动,在正常条件下优先自然通风,恶劣条件下(如雾霾天气、人员密集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等)采用新风空调结合除PM2.5净化系统解决室内通风问题,改善空气环境。


幸福林带绝大部分建筑采用屋顶绿化的形式,在建筑物顶板上方预留不低于2米厚度的覆土进行绿化种植,将建筑物变为可生长、可呼吸的生态建筑,利用植被蒸腾作用,改善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利用土壤稳定的抗温度波动特性,隔绝外界环境气候对室内空间的干扰,减少冬夏季室内空调负荷,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能源资源。

幸福林带充分利用自然光资源,采用被动式采光技术是降低照明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幸福林带地下空间无法像地上建筑一样自然获取优质采光,为此,项目设计了200多处导光管,高效采集室外自然光线为地下空间提供照明。同时,林带全线设计了23个下沉广场及34个雨滴(采光井),与导光管共同作用,充分利用自然光资源改善地下空间采光效果,还可将新鲜空气引入地下,一举双得、降本增效、节能环保。

绿色设计 节能降碳

积极探索绿色建筑能效提升路径

幸福林带项目全线公共建筑获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局部建筑(图书馆、文化馆)获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打造高质量高性能的绿色建筑。


幸福林带景观绿化设计以一条延绵起伏的"金丝带"贯穿始终,生态主线和文化脉络串联互动,以运动、休闲、娱乐为主题,划分动之谷、森之谷、乐之谷三大主题园区,彰显不同特色,打造集生态、文化为一体的休闲长廊,有效修复区域生态、重塑城市形象。

项目整体设计为全地下建筑,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面积达80万平方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包含了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地铁工程三大业态,打造完善、集约、安全的地下空间体系,推动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对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地铁工程三大业态与地上景观有机结合、与林带两侧市政道路紧密衔接,进一步体现了幸福林带地下建设的规模化、综合化、深层化与协同化。


幸福林带地下商业全空气系统、新风系统内均设置高效节能的全热回收型换热机组,实现室内通风系统的能量交换回收,效率达70%以上,降低空调系统的新风负荷,实现节能运行。

绿色出行 低碳环保

立体交通路网助力减排降碳

幸福林带市政道路全长13027米,以小街区、密路网为设计理念,结合道路现状规划改造两纵十横道路平面路网体系,包含林带东西两侧幸福路、万寿路两条主路及西影路、建工路等十条横穿林带路段。


幸福路、万寿路为二级快速路,是城东南北向的主要交通联通通道,分担东二环交通量,并在交叉路口采用下沉、下穿的交通方式,构建快捷高效、绿色立体的交通路网,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体系的能源利用率。同时,幸福路与万寿路沿线结合周边路网及用地情况,设置公交车站点22处,实现站点500米半径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公交线网服务覆盖面,服务市民绿色出行。


幸福林带地下停车场规划停车位7000多个。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近期规划建设10%700多个),远期规划建设30%2100多个),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范围,推助力清洁能源利用。


目前,西安市规划的唯一一条地铁环线8号线在幸福林带下方穿越,设有五座站点,与167号线交叉换乘,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大运力交通体系的电气化程度,具有客观的碳减排效应。


幸福林带融合了多种交通方式,市政道路与地铁线、地下停车场及周边公交车站点紧密结合。待地铁线通车后,将极大地提高西安市中心城区城东片区的快速路网通行能力及通行效率,优化区域交通,实现零换乘的城市智能交通枢纽,让市民出行更加绿色便捷,助力实现区域减排目标。

绿意葱茏 生态宜居

增加区域碳汇打造天然氧吧

对幸福林带来说,绿色发展不仅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幸福林带总绿化面积约70万平方米,建成后绿化覆盖率高达85%,是改善西安城东环境的生态屏障。

幸福林带植物空间以一路、两带、多区多点划分,一路是指幸福林带主园路以金色叶植物为主,复层种植,呼应金丝带设计理念,打造一条贯穿林带南北的金色植物廊道。两带是指主园路东西两侧以密林为主,搭配多种乔灌木植物,形成四季有景、郁闭度高、林冠线丰富的景观复合林。在满足观赏效果的同时,选用常绿植物与高大乔木,多层次搭配,营造被森林包围的气氛,同时也将幸福路、万寿路两侧不利因素(如噪声、汽车尾气等)隔离在外。


多区多点是指统筹考虑全年持续性的植物景观效果,林带内部以开花乔木、花灌木地被以及常绿植物为主,通过对林下风貌的控制,打造内外有别、疏密相间的植物空间。


整条林带占地面积1134亩,全段栽植高大乔木25000余棵、灌木22000余株,地被40余万平方米。植物种类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地被花卉五大类,涵盖国槐、雪松、黄刺玫、沙地柏等230多个品种,绿化覆盖率达85%,打造丝路上的城市绿洲。

据估算,幸福林带地上景观年吸收二氧化碳量约为2.34万吨,年释放氧气量约为1.64万吨,将极大地提高区域碳汇能力,是改善城东环境的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

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离不开绿色建筑,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空间、达到建筑与人及环境永续发展等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素。中建丝路幸福林带项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用绿色建造,力美丽西安,以中建智慧、丝路方案为西安人民描绘出万木葱茏 鸟语蝉鸣 四通八达 人文荟萃、物华民乐的宜居画卷!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丝路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  |  中建丝路纪委监督举报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