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由中建集团所属中建丝路(西北区域总部)投资建设运营,中建西北院、中建市政西北院规划设计,中建一局、中建三局、中建五局、中建八局、中建装饰、中建安装、中建西部建设参建的西安幸福林带建设工程PPP项目地上景观正式对外开放,地下商业首开段(横二路至长乐路)257个品牌开业,为“十四运”助力添彩。
项目位于西安市规划的“三带三轴三中心”的东轴线国际文化交流轴上,是未来城市东部新中心的核心区域,项目总投资超240亿元,南北长约5.85千米,平均宽度210米,总占地面积约1843亩,包含:景观绿化、地下空间、市政道路、综合管廊和地铁配套五大业态,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体之一,全国最大的城市景观林带项目,中建集团全产业链一体化投建管运代表项目,被称为“丝路上的城市绿洲”。
解密幸福“老档案”按下幸福“快捷键”
幸福林带项目从规划开始,就凝聚着西安市民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望。如果问幸福是什么?那么,对西安市幸福路区域的群众来说,幸福就是家门口期盼六十余载的“城市绿洲”。
西安城东的幸福路地区,曾经是名副其实的“军工城”,浓缩西安六十多年记忆,昔日“军工城”迎来建设再启程。1953年,西安市政府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在第一版《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幸福林带提出明确的功能定位,于万寿路和幸福路之间规划了一条140米宽、5.85公里长的林带,作为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防护隔离带,该林带被命名为幸福林带。
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承载着一个城市光荣与梦想的幸福林带,在西安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又一次迎来新的生机。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安幸福林带项目是城市大拆大建的背景下保留城市印记的样本,是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的典范工程,它的诞生为古都西安交上一份出色的“幸福成绩单”,奏响了中建集团服务新丝路的华美乐章。
引智生态之城 “串起”绿色长廊
幸福林带项目高度集中了旧城改造、地铁上盖、老工业升级等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为解决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幸福林带项目结合新发展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打造现代城市建设样板,在平均宽度210米的用地范围内,涵盖了城市管廊、轨道交通、综合商业、公建配套和公园绿化等城市功能,有力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推动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对幸福林带来说,绿色发展不仅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幸福林带景观设计坚持以“林”为主的生态优先原则,整条林带占地面积1134亩,总绿化面积约70万平方米,种植树木4万余棵,绿化覆盖率高达85%,是改善西安城东环境的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
同时,项目42.6万平方米的地下商业空间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将极大降低项目能耗,对区域碳中和目标实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是“碳中和”“碳达峰”的生动实践。在智慧运营方面,项目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智慧平台具有“六大特性、四大功能”,将进一步推动林带项目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塑造升级创造经济“绿荫”
经济“绿荫”效应的显现,是民生工程激发区域活力的重中之重,“林带模式”的产生是“建”证区域发展的一个叠加过程,是对未来城市的塑造和升级。
幸福林带项目进一步遵循城市在更新过程中空间发展的历史规律,将核心区定位为主城区东部集总部经济、商贸、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区。在林带及其两侧的核心区构建“一带贯连、两核簇拥、数心联动、片区聚合”的功能结构,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智慧多元、生态空间绿色永续、历史文脉传承鲜明等多种特征于一体。
幸福林带地下设有综合公共配套(商业、餐饮),专业运动训练场馆(冰球管、篮球馆、游泳馆等),电影院、健身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图书馆、文化馆、超市等公共建筑以及“P+R”停车场(规划停车位7600个),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商贸副中心,开启市民生活新天地。
一草一木、一花一景;创新驱动、生机勃发。中建集团以央企的使命与担当拓展幸福空间,用绿色建造和品质服务,圆古都西安长达数年的梦。未来的幸福林带,将成为西安核心城区东部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极,打造西安城东最强的生态带、民生带、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