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选编》 中建丝路西安幸福林带项目入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类优秀案例

发布日期:2022-01-13
【字体:打印

近日,《中国城市更新白皮书(2021)》暨《2021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选编》发布会在北京召开。《2021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选编》共收录工业园区改造、商办(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市街区改造、历史保护、城中村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美丽乡村和科技创新等9类82个项目和12家城市更新优秀运营商。



中建丝路西安幸福林带项目入选《2021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选编》——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类优秀案例。


荣 誉 证 书




2021年7月1日,幸福林带承载着古都人民半个多世纪的希冀,载梦而来,揽藏万象繁华。


它的建成开放,不仅仅是历史意义上的“林带”恢复重建,也是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与思考。它对规划范围内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提升改造、优化完善,融合市政设施、公建配套、自然资源及综合商业等城市功能,与人们的生活需求建立起了密切联系,为城市提供了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


如今的幸福林带,被赋予了更多的服务功能和情感联结,重新构筑了与历史、与城市、与自然、与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已从上世纪最早的设计理念——防护隔离带,转变为市民生活、休闲、娱乐、购物、健身等功能协同的新场所,切实提高了区域的宜居性,使周边市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生态、健康、舒适、便捷!




重构与历史的关系


幸福林带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


上世纪50年代,西安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苏联援助我国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17个落户于西安,其中在新城区幸福路一带布点的就有6个,区域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


1953年,因国防生产安全需要,中苏专家提出了在此修建幸福林带工程计划,作为隔离军工工业区与居民住宅区之间的防护隔离带,但因种种历史原因,工程计划被一再搁置。


2003年,西安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将幸福林带“还林于民”,工程建设提上日程。


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顺应民心,确定总体规划,启动幸福路区域综合改造工程。


2013年,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幸福林带征收安置工作。


2017年初,中国建筑中标西安市幸福林带建设工程PPP项目。同年7月,建设序幕正式拉开,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幸福林带,终于从尘封的历史中走进了现实。




重构与城市的关系


幸福林带统筹建设景观绿化、地下空间、市政道路、地铁工程、综合管廊五大业态,赋予城市更多功能和意义。


景观绿化以一条延绵起伏的“金丝带”贯穿全线,生态主线和文化脉络串联互动,以运动、休闲、娱乐为主题,划分“动之谷、森之谷、乐之谷”三大园区,彰显不同特色,打造集生态、文化、运动于一体的绿色廊道,重塑城市形象。


幸福林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面积达80万m²,打造完善、集约、安全的地下空间体系,推动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市政道路以“小街区、密路网”为设计理念,结合道路现状规划建设、改造升级“两纵十横”的平面路网体系,并在部分交叉路口采用下沉、下穿的方式,构建快捷高效、绿色立体的交通路网,缓解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通行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大运力、低运价等优势,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西安市规划的唯一一条地铁环线8号线在幸福林带下方贯穿而过,与1、6、7号线交汇而行,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且具有可观的碳减排效应。


综合管廊是《西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一环、六放射、多组团”中“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2.4公里,电力、通讯、燃气、热力等管线均入廊,消除城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有效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重构与自然的关系


幸福林带贯彻以“林”为主的生态优先原则,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城市绿肺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幸福林带中“林带”的占地面积为1134亩(75.6公顷),选用了数量可观且种类丰富的自然植物群落打造生态景观带,绿化覆盖率达85%。栽植高大乔木约25000棵、灌木约22000株,地被约40万m²,为鸟类及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据测定,一公顷林地每天吸收二氧化碳约1吨,释放氧气约700千克。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按此估算,幸福林带年吸收二氧化碳量约为2.34万吨,年释放氧气量约为1.64万吨,将极大地提高区域碳汇能力,是改善城东环境的生态屏障和天然氧吧。


推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幸福林带园区内设置了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一系列“绿色”节能设施,引入生态友好铺装,如透水铺面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城市内涝、提高中水回收利用并促其资源化。




重构与人的关系


蜿蜒的城市绿廊,承载着民众的幸福日常。目前,幸福林带客流量已超1247万人次。


借十四运春风,陕西省把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改善民生、服务大众的有效抓手,强力推进全运惠民工程,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健身需求,形成全民健身的新时尚。


幸福林带高质量建设一条全民健身长廊,涵盖1条智慧健身步道、3个球类运动广场、4个体育场馆、10个地上健身广场、15种以上健身项目,以完善的体育设施、多样的功能布局、智能的健身体验,打造举步可就的“15分钟健身圈”,服务周边25万群众,辐射100万人口。


青春少年来一场篮球比拼、相约周末在森林足球场畅快运动、老年球友自发组建“乒乓协会”、太极爱好者在绵绵林荫下练习拳法、时尚大妈们伴着音乐来一段广场舞...


幸福林带聚焦市民群众日常生活、休闲活动需求,重新梳理公共活动空间,赢得一致好评,周边群众用最朴实的话语来讲,就是“我们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园内景观步道宽敞,三五步就能遇见一张长凳,铺石从植物中浮现,高低石台比比皆是,无论是与老友散步谈心还是在阴凉大树下静思冥想,无论是情侣相依相偎还是老人带孩子嬉闹游玩,幸福林带都已成为了一个舒适的社交休憩空间。


图片


幸福林带地下商业已有近300家品牌开业,其中不乏网红店、流量店、首开店、旗舰店、定位品牌店,吸引了不同客层的消费群体,展现出超高人气。


坐着小火车逛商场、享受美食盛宴、感受科技生活,风尚欢乐购物、品享音乐盛会、观看特技表演、亲子亲密互动……幸福林带提升消费者体验感,精准定位给不同客层提供贴心服务,聚引客流给商铺经营更多想象空间,将幸福林带独有的IP定位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商业销售额已突破1.9亿元。这不仅证明了时代的进程,也证明了人们消费观和消费需求的更迭在幸福林带得到满足。




重构与社会的关系


以幸福林带为引擎驱动,引领更大片区的更新发展。


幸福林带作为古都西安的“世纪工程”,作为城市更新的样板、土地集约利用的典范,承载着为古都人民拓展幸福空间的梦想,也承担着引领更大片区更新发展的重任。


以往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多数由政府直接投资,但由于投资额度有限,导致城市更新推进缓慢。幸福林带项目通过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形式投资建设,既有政府支持,又有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优势,促进项目实施,助力区域发展。


幸福林带现已投入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幸福林带新增就业岗位4000余个,其中物业维护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各商家带动就业岗位3000余个,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政府带来持续税收。


“产城融合”是城镇发展规划中的大势所趋,幸福林带的建设为区域城市更新释放了充足的产业空间。幸福林带设计主题与周边产业交融共生,以幸福林带为轴线,两侧由北至南分别通过“优商入区”“央企入区”“科技入区”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幸福林带释放的产业空间将成为片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实现区域良性开发是城市更新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幸福林带大幅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品质,带动周边区域价值提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为城市生生不息注入动力。



行则将至,履践致远。


幸福林带不断在其设计、建设、运营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赋予新的思考,将其与历史、与城市、与自然、与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重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幸福林带的空间质量、生态质量、综合性以及可持续性,使幸福林带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聚力与城市共生长。


幸福林带始终践行企业使命,拓展幸福空间、提升民生福祉,着力打造城市更新的样本典范,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供借鉴视角,为城市更新纵深推进贡献中建智慧和力量!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丝路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  |  中建丝路纪委监督举报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